從會眾到長老:三十年見證聖經教會的成長與蛻變

访问:Elder Joshua Chao

采访:Michelle Wei

整理:Ruby Li,超雲

與聖經教會的相遇

Q1:您和聖經教會的相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是什麼原因令您和秀齡姊決定委身於這間教會這麼久?

秀齡和我1987年在美國同時受洗,當時沒有想到會離開美國。1992年我倆因出差訪問了中國內地十多個城市,最後到香港,感覺不錯。後來公司決定派我來亞洲,我們選擇了香港,於1994年搬來。

那時聖經教會還沒成立,我們先去了銅鑼灣的靈糧堂,但那裡以廣東話為主,沒有講普通話的肢體,不太適應。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基本沒有去教會,遠離了神。

直到2000年,趙盛章長老(我在紐澤西的同事)也被派來香港。他們夫婦參加了聖經教會,邀請我們加入。秀齡知道我生命有嚴重問題,很想找個教會,就先去了,後來也要我跟她一起去。感謝主讓我願意順服,2001年我們開始在廟街的聖經教會固定聚會。

我們留下來的主要原因是聖經教會的組成及聚會方式與我們在美國的教會很相似:會眾多為留美背景、獨立於教派外、同工都是義工、沒有全職牧師,講道多由外來知名講員負責。這種熟悉的環境使我們能夠很好地適應。

信仰旅程中的高低起伏

Q2:在聖經教會期間,有沒有對主或者對教會群體,有過高低起伏?

高低起伏當然有,但想清楚後就發覺都是人造成的,而不是神的因素,在教會服事若太在意別人的言行態度,很容易就會被傷害而有挫折感。我碰到過一些覺得很受傷害的事情,相信秀齡的感受會更深,因為她在教會當了十多年的義工。當時我們確有想過是不是該換教會……但很感謝主,祂讓我看到一些經文,理解到在教會任何人都是罪人,是不完美的。我們該做的,是定睛在神身上,全心服事神愛神,而不是想讓人滿意。我們後來決定繼續留下來,也是因為發覺神真是與我們同在也很愛我們,我們不能因為人的關係就不愛神不服事神。

再多想一點,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是一樣,做事情的時候可能沒有考慮那麼多,只從服事的角度看,覺得這是神所樂意看見的,也沒有違背神的旨意,卻沒有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神告訴我們(林前10:23),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也可能叫弟兄姊妹跌倒。我們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弗4:15),沒錯,我說的做的都是誠實的,但我說的或做的方式往往不夠有愛心,沒有顧及對方的感受。所以我們不但要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還需要用對的方法去做(do the thing right)。如果我們是接收的一方,也要想到,可能別人未必有惡意,只是他沒有從我的感受去考慮,所以不知道傷害了我。從而我就會願意去饒恕(太18:21-22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我們也要知道,不管什麼事情,既然會發生就都是神允許的,不見得是神造成的,也不見得是神喜歡的,但是祂允許的,就像約伯記所記載的。就我來說,神讓一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表示祂有要我去學習的東西。所以在感覺被傷害之時,我們也當問神,在這個事上祂要我們學習什麼?這對我們靈命的成長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如果知道傷害了別人,那我就要省察自己做錯了什麼事,以後怎麼避免再犯同樣的錯。所以,不管是事情的甲方或乙方,我們都要回到神的面前,找出祂要我們學習的功課。比如我常有的問題就是性子太急,管不好自己的嘴巴,雖然沒有惡意,卻傷害了別人。在這毛病上,除了管好自己的舌和嘴外(雅3:5-6),神還教導我,當發覺自己做錯了事情、讓對方感覺不舒服時,一定要願意馬上去真誠的道歉。不管是否清楚自己做錯了什麼,只要造成別人的不舒服,就表示自己有錯,就該先道歉(太5:23-24),再去找原因和細節。人都是很要面子的,放下面子,真誠的認罪悔改,是神給我們的功課,若我們因惹怒別人能真誠道歉,得到對方的饒恕,是應該做的,也是神所喜悅的。

從會眾到長老的視角轉變

Q3:您從一個普通的會眾,成為執事,然後再到長老,看到教會的視角有什麼不同?

教會搬到北角後需要財務同工,莊師母和沈長老找了秀齡幫忙。後來教會幹事出缺,他們邀請剛離職的秀齡擔任全職幹事。經禱告後,我們提出不受薪當全職義工的條件,最終教會接受了。

作為會眾時,我在教會沒有特定責任,只參加崇拜和團契,有時幫助秀齡的服事。在2006或2007年,教會第一次邀請我擔任執事,但當時我剛被神找回來,靈命不成熟,沒有接受。第二年再次被邀請時,我才答應。

教會認為我在管理和策劃方面有恩賜,就成立了洗禮活動部,讓我負責洗禮、退修會等事務性工作。後來詹長老邀請我一起帶敬拜,組成男聲四部合唱。雖然起初我享受這服事,但神的目的是要教導我如何真正地敬拜祂。

在一次”回家”特會中,神給了我特別的啟發,讓我學會完全放開自己敬拜,直接感受聖靈的觸摸。從此我與神的關係有了很大改變,在敬拜、聖經學習和服事上都有顯著成長。教會也讓我改任本宣部執事。

當我在西環堂成為長老後,服事觀念有了較大轉變。執事的心態是將長老交代的事做好,而長老需要有屬靈異象(vision)。異象不是口號,而是神賜予的關於未來的清晰圖畫。長老需要清楚傳達這異象,帶領執事和會眾一起發揮熱心和愛心,使事工產生好的果效。

教會在變化中的角色

Q4:這30年來,香港有許多的變化,經濟、教育、人口結構,您看到聖經教會的角色如何在尋求神心意中調整和適應?而近期的變化,教會又應當如何調整並且蛻變?

不管環境如何變化,神的屬性永不改變。耶穌基督幾千年前交代我們傳福音,讓所有人尊祂為主,到現在依然如此。神是做新事的神,祂可能會用不同方式帶領我們服事,但傳福音領人歸主的大方向始終不變。

神在香港成立聖經教會有祂的計劃。就像八十年代初期台灣留學生在美國成立的教會,後來成為接待中國大陸留學生的地方。香港回歸後,來港說普通話的人迅速增加,神使用聖經教會讓這些人能在香港找到說相同母語的教會,聽到福音,享受主的愛和恩典。

在傳福音的同時,我們自己也要在主裡扎根,不要淺嚐輒止(台灣俗語「沾醬油」)。我們需要在聖經上生根建造,成為主可用的器皿,為擴展主的國度打好基礎。教會需要願意長期聚會服事的肢體,在真理上扎根,成為教會成長的支柱。

對教會未來的期許

Q5:明年2025年時聖經教會成立30周年,您對教會的領袖、同工、會眾的寄語和勸勉是什麼?

在神面前我們都是罪人。若發現教會同工有軟弱,我們要用愛心去溝通、規勸和體諒。作為同工,更要特別謹慎持守,因為我們的言行會受到特別注意,稍不謹慎就可能使人跌倒。

聖經告訴我們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神,終極目標是「無論做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在異性關係、財務處理、權力運用、言語態度等各方面都需格外小心。

領導教會需要屬靈異象並能有效溝通,尋求同工合一。我們不該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而是要積極與神同工。「學子之家」的建立就是大家同心合意尋求神帶領的成果。

聖經教會的前輩長老們愛主順服,為我們立下良好榜樣。期待新一代領導能瞭解教會30年的歷程,吸取前人經驗和智慧。教會能維持30年不分裂實屬不易,了解歷史有助於面對未來挑戰。

最重要的是記住:教會是屬於神的,不是屬於任何人的。願聖經教會永遠是個榮耀神的教會。

屬靈領袖的影響

Q6. 講到傳承,在過去的教會領袖當中,有哪一個領袖您覺得給了你很多的啓發inspiration,對您日後作為領袖很多的受益和生命的影響力?

在屬靈上是老戴牧師,他對人的態度令我敬佩。在教會治理上,沈長老對我影響最大。當我剛被神尋回來時,他主動花時間陪伴我,教導我「you need to be whiter than white」—在服事中各方面都要全然敬虔。

沈長老親身示範了領導之道,不僅指導他人,更親自帶頭行動。即使退休年紀很大,他和師母仍帶著我們四處尋找教會場地。

從他那裡我學到教會制度的智慧,如長老任期限制六年的「禧年」設定,讓同工休息重新得力,也避免權力過度集中。沈長老任滿六年後,不計名分接受執事提名繼續服事,展現了愛主愛教會的心。

教會在財務上也十分謹慎,長老不知道誰奉獻多少,避免「遇見試探」而對某些人特別看待。

香港聖經教會是主耶穌基督的教會,是蒙神祝福的教會。願每一代同工都能珍惜這些合神心意的傳承,讓教會永遠榮耀神。

HKMBC